研究动态

首 页 > 学术交流网 > 研究动态 > 正文

教育部科技司:教育现代化需要靠信息化驱动

信息来源: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发布: 2017-03-29 浏览:

 

2017年2月23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北京举办了“2017年全国教育科研工作会议暨中国教育科学论坛”。在此次论坛的分论坛“‘互联网+’时代的未来学校”上,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化处处长张拥军做了题为《教育信息化:信息时代的未来教育之路》报告。在报告中,张处长主要讲了五个方面的内容:

未来教育是什么

关于未来教育是什么,张处长首先指出,教育部这些年来也一直在思考。目前,与未来教育相关的词有“教育信息化”、“互联网+教育”、“智慧教育”等,这些词背后的核心都是“教育”,都是研究如何用新的技术支持教育,实现教育理念、实现培养人的目标。在这个意义上,他认为未来的教育应该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具有鲜明信息时代特征的教育”。

未来教育为什么是这样

那么未来教育为什么是这样呢?张处长给出了三个理由:第一,教育因应时代发展而发展,教育不能脱离时代而存在。他指出,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与以前有很大的不同,教育只有适应这种变革才能发展。第二,教育的普及性、个性化、多样化、终身化只有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才能真正实现。第三,实现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多元参与的教育治理方式也只有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才能真正达成。

未来教育的起点

接下来,张处长对实现这样教育的起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一,我们的教育发展仍不均衡,体现在区域、城乡、教育结构等方面。第二,我们的教育质量仍待提升,没有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的需求,换句话说,我们的教育需要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上。第三,教育服务能力仍然需要加强。不管是从国内经济发展的转型还是面临的激烈的国际竞争都需要加强教育服务能力。

未来教育的目标与做法

关于未来教育的目标与做法,张处长主要谈了四点:第一,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改变教育教学模式;第二,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改变教育服务供给模式;第三,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改变教育管理和治理模式;第四,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进行教育体系的重组、重构。

教育部已经做的工作

张处长指出,教育部对教育信息化推进比较重视,近年来也做了不少工作,主要有:

第一,2012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的目标和任务。

第二,2012年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对十年规划的任务做了部署,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一个核心理念和两个方针。一个核心理念即促进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入融合,两个方针为“应用驱动”+“机制创新”。同时提出了“十二五”的主要目标:“三通两平台”。

第三,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利用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第四,2015年召开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其中最核心的是“深化应用,融合创新”。其中“深化应用”指的是深化信息技术在教与学、管理、评价等的应用;“融合创新”指的是“创新教与学、管理、评价等新模式”。

第五,2016年教育“十三五”规划提出“四个提升”和“四个拓展”目标。“四个提升”指的是:基础支撑能力、资源开发与服务能力、服务教学与管理能力、促公平提质量能力。“四个拓展”指的是:从传统课堂学习拓展到网络化泛在学习、从只关注教育教学拓展到关注育人全过程、从教育管理拓展到教育治理、从服务教育自身拓展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