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3日,由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元培学院主办,博雅大数据学院承办的“大数据教育联盟成立仪式暨大数据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隆重召开,大数据教育联盟正式揭牌成立。大数据教育联盟的成立旨在为高校在大数据专业教学、科研、师资、实践和就业等多方面提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并通过一系列开放性和公益性的服务,为高校的大数据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支持。
在“大数据人才培养高峰论坛”环节,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务处王兴芬处长发表了题为《大数据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精彩演讲,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大数据专业的探索与实践出发,剖析了大数据的专业设计思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专业认证等相关问题。
王兴芬处长发表主题演讲
王处长表示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大数据人才。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大数据政策导向性文件,并积极推进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大数据部署,深化大数据应用。截至目前,全国30余个省市相继发布了大数据发展的相关计划和方案。大数据政策逐渐从总体规划向各细分行业延伸。伴随着大数据应用在各行业的渗透,大数据技术、应用、监管等方面的人才缺口日渐显现。为应对大数据专业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教育部于2016年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列入新增审批本科专业。
王处长介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共有六个引领学科及五大关键科研领域,在人才的培养上始终贯彻“立足优势特色,优化专业结构”的基本理念,着力于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国际化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016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组织申报“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并于2017年3月成功获批。全校上下对该专业的建设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希望举全校之力,对内协同创新,对外开放合作,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打造成为国内大数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标杆。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有着多年的大数据科研背景,学校参股的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北京市属市管高校中首家上市企业,其核心产品均围绕大数据和信息安全技术展开研发。同时,校企合作也为本专业提供了丰富的项目案例、数据资源、实习就业机会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针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王处长总结经验如下:
1、遵循工程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建立明确的数据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在此基础下完善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最终搭建起合理有效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体系。
2、明确专业建设思路与人才培养定位。充分发扬跨学科特色,将数学和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管理学高度融合,计算机学院、信息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理学院协同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进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细化培养目标。确保毕业生熟悉计算机专业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掌握大数据平台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以及特定场景下大数据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备工程师所必需的学习与创新、沟通与表达、合作与交流等基本能力与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发展能力和适应能力。
4、对标毕业要求。主要从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解决方案、问题研究四个方面进行考核,确保学生能够利用学到的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大数据复杂工程问题。
5、构建课程体系。设置科学与人文素养、专业知识与技能、工程实践与创新三大类课程。推行渐进式教学,前两年重视对学生大数据数理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大数据分析基础、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后两年着重于大数据技术实操能力的培养,并逐渐让学生参与到工程实践中。
6、依托科研和产业优势实施导师制。与政府和企业建立广泛的政产学研合作,采用导师制,带领学生进行大数据应用实践。
7、搭建优质实践平台。投入大量科研和教学经费,建成私有云计算平台,引进Oracle大数据一体机以及博雅大数据学院优质实训资源——数据嗨客。
8、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跨校引进高水平大数据人才,积极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境内外大数据培训和交流,提高师资教学水平。
9、创新教学管理机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遴选优质生源,组建大数据实验班,激发学生兴趣,建立跨学院的专业建设与教学工作小组,实行动态跟踪、持续改进的质量监控体系。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与博雅大数据学院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大数据专业学科建设、师资培养、大数据教材研发、实训平台建设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切实推进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工作的全面落地,将学校大数据专业建成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实践能力强的、发展前景好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