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首 页 > 学术交流网 > 研究动态 > 正文

大数据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的新趋势

发布: 2017-05-13 浏览:

大数据理念及技术正在快速融入各行各业,并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不同的数据采集方式、不同的发展趋势以及不同的应用模式。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与改革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大数据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大数据技术是“互联网+”时代的利器之一,它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来剖析教学,探索教育教学的新规律。

基于大数据的精细教学管理

在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学管理应用从流程信息化入手,其起步要早于教学应用。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和发展,目前教学管理已经过渡为流程信息化和数据化并重。

精细化是教育管理追求的目标,而精细化的表现之一是教育管理能细化到学生个体的学习管理。大数据虽大,却是源于具体数据的积累,因此,基于大数据技术,对学生个体的关注不再是难题。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一个学生学习的痕迹和轨迹可以被持续跟踪,学习的过程性数据和结果性数据能被随时记录。在全面采集学生学习数据的基础上,按照心理学、学习科学等原理与模型进行分析,可以精准地了解该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能力倾向等个性特征,从而为其量身定做适合的学习服务、教育资源与课程,针对不同的学习者“因材施教”。学生自己也可以借此实现充分的自我认识,提升自我导向的有效性,促进成长和提高。这些可以通过以美国Knewton为代表的适应性学习平台来帮助完成。 
       积极有效的学习评价管理也是精细教育管理的表现。大数据支持的过程性评价管理可以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既能给教师提供有利反馈,也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实现积极的自我导向。  
       教学管理数据来自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大数据技术的帮助下,“互联网+”时代的教学管理既可实现系统综合的宏观数据分析,也可以关注到具体学生的成长过程,聚焦到教学工作中的某些细节,远观近看两相宜,呈现出精细化管理的新趋势。
       基于大数据的科学教育治理 
       教育治理是指学校或教育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从而保证整体能够正常运转,完成其社会职责的持续的过程。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应用,能有效提高教育治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提供教育服务,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数据在教育治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互联网+教育”的环境中,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支持,教育治理的过程可以更加科学客观。  
       首先,大数据的全样本特征解决了局部数据或抽样数据的片面性问题,使得治理需求的把握更加整体化,便于全盘考虑,作出符合整体需求的决策;尤其在一些教育发展不够均衡的问题上,全样本数据的优势会更加明显。超越个体与局部的相对静态视野,大数据为教育治理提供更易于发现问题、弱点和盲区的宏观动态视野。  
       其次,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不同维度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将教育问题放到更大的社会网络和数据基础上去寻求依据,打破教育行业内部数据的禁锢,解决了不同领域间的数据孤岛问题,便于综合地提出解决方案。 
       第三,数据分析的高效、精准以及可视化等优势,规避了传统的自上而下单向获取信息的弊端,提高了教育治理工作的效率和信度、效度,提高了透明度,便于公开和群众监督;数据可视化技术能提供出清晰直观的分析结果,显著提高信息辨识度,从呈现方式的改变引发数据分析结果传递效率和认知效果的改变,在信息公开等政务治理中发挥正向辅助作用。  
最后,数据不仅可以洞悉过去,了解当下,更可以预测未来。基于动态数据的实时分析和实时结论,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当前的教育治理需求,第一时间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教育治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尤其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中面临的高考改革和中考改革等错综复杂的问题,可以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不同的分析模型,通过历史数据和模拟数据进行决策仿真实验,来寻求最佳路径和方案,有效帮助减少重大失误 。 
       大数据技术为供给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教育治理工具。北京市教委在大数据支持下的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服务平台,给我们提供了教育治理的应用案例。在对历年入学数据、升学数据、教育质量分析数据以及区域人口分布数据、社会需求数据等进行多重分析和模拟的基础上,北京市教委对入学政策、集团校划分、学位数设置、师资调控等方面进行科学决策,从近几年北京市入学热力图分析结果来看,在实现就近入学、促进区域教育均衡方面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