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一份调研显示,超过九成的学生在大学里逃过课。大学生为什么要做“逃客”?如何把“逃客”请回课堂?……近日,临沂大学、湖南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北京工商大学、河南农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六所高校联合,针对4527名本科学生和472名教师就以上问题展开深入调研。
课堂上的“隐身人”
调查显示,1428名新生表示从未逃过课,占31%,这样的结果似乎要比想象中乐观。但是对599名大三、大四学生的问卷结果显示,有540人表示有逃课经历,占90%以上,也就是说逃课更多发生在大三、大四这两年。这似乎也验证了“超过九成的学生在大学里逃过课”这一说法。
与逃离课堂的真正“逃客”相比,人虽在课堂但心已逃走的隐性“逃客”也非常令人担忧。53%的人表示在课堂上的精力投入不足50%。数据反映“玩手机”成为分散课堂精力的主要原因,比例达到64%,同时也有超过50%的人表示上课时“犯困想睡觉”也是影响分散课堂注意力的重要原因,而犯困学生95%是因为“晚上睡觉太晚”。
为何不在课上
在从学生自身方面寻找“逃课原因”的调研中,64%的人表示逃课是因为“遇突发事情,纯属偶然”,40%的人表示对专业课程不感兴趣,36%的人是因为“社团活动”,27%的人表示“懒散、自控力差”,23%的人因为“课程太难听不懂”,15%的人表示“不喜欢某个老师”,另外有19%的人逃课是因为“考研或者准备出国”等原因,17%的人是因为“创业或者兼职”。
在“逃客”自身之外寻找原因的调查中,64%的人是因为“授课方式枯燥乏味”,同时也有28%的人认为“学习氛围不好”影响了课堂出勤率,另外认为“上课人数太多”和“课程进度太慢”而导致大家逃课的人数分别占到21%和18%,而16%的人觉得老师“考试前会划重点”也是造成逃课的原因之一。
“逃客”心情不轻松
多数人以为,“逃客”逃离课堂,就可以高高兴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而事实恰恰相反,作一名“逃客”其实并不轻松。在“逃客”大军中,只有不足7%的人逃课后感觉“很兴奋”,而53%的人感到“很忐忑,浪费了学习资源”。当然,也有40%的人觉得逃课的心情受课程影响较大,逃自己特别不喜欢的课程就能够“心安理得”(80%)。
对任课老师的调查问卷显示,92%的任课教师反对学生逃课,60%的教师认为学生逃课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同时73%的教师认为“逃客”会影响其他学生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59%)。而71%的任课教师则明确表示,会在年度学业水平测试中扣除逃课学生的课堂成绩,而通常课堂成绩会占学业成绩的30%左右。
任性之下的理性选择
“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这是在学生间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此次调查也进一步验证了这句话。在“逃客”中,81%的人把选修课作为逃课第一选择,44%的人表示在通识必修课中逃过课,而只有18%的人表示在专业必修课中逃过课。在逃课的课程中,文史类课程以29%的比例高居榜首,外语类课程以17%居第二位,政治类课程以15%居第三位。逃课率最低的课程依次分别是实验类(5%)、财经类(8%)、体育类(9%),可见动手能力强、实践性强的课程还是颇受大学生喜欢的。
大学四年虽然有90%的人曾当过“逃客”,但是两项关于“逃课门数”和“逃课节数”的调研结果,又让我们感到了些许欣慰。两个选项的调查表明,大家所逃课程的覆盖面并不是很广,只有6%的人表示有超过50%的课程门类曾经逃过,而87%的人表示逃过的课程的门数不超过20%。而仅有不到3%的人表示,逃课的课时数超过所有课时数的50%,85%的人表示逃课的课时数在20%以下。
有料有趣才是“防逃神器”
既然85%的学生和教师都反对逃课,而逃课现象又为何存在?问卷表明,为了防止学生逃课,有22%的教师表示自己的课堂使用过“点名神器”,指纹、蓝牙、刷脸、拍照……层出不穷,但是在这些使用“点名神器”的课堂上,只有26%的人表示对阻止学生逃课效果明显,大部分教师觉得点名无法阻挡隐性“逃客”。同时有81%的人觉得“点名神器”让他们觉得自尊心受伤,“徒增不信任感”。
在“你最不想逃的课程”的多项目选择中,80%的学生把“老师授课精彩,讲课幽默,课堂气氛活跃”作为第一选择,64%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充实,实用性强”的课堂会更具吸引力。而在“减少学生逃课的最有效方式方法”的调研中,70%的教师认为应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增强课堂的吸引力”,66%的老师认为应该“实施课程改革,提高课程效率”。或许,这些举措才是“逃客”的终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