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风采

首 页 > 学术交流网 > 专家风采 > 正文

浅论大数据时代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

发布: 2017-04-26 浏览:

摘  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学生管理也应进行相应变革,高校信息管理中心面临着存储空间巨大、管理复杂、存储利用率低下以及拓展数据分析新业务的诸多挑战。针对大数据大量化、多样化、快速化、不确定和价值难的特性,结合中国传统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进行具体分析,运用定性分析法、文献研究法以及模型法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构建“校园一卡通”和“安师大数据库”系统来解决现有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等问题。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信息管理中心,学生管理,一卡通,安师大数据库

  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事实上,大数据不是一种技术,而是由于不断增长的数据量和数据类型而逐渐衍生出的社会现象。目前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学生人数持续快速增长,而生源质量相对来说却有所下降,这些都使原有的传统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无法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趋势。教育管理中的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信息处理量变大,处理精度要求越来越细的困境。学生管理人员也面临劳动强度越来越大的压力,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手工作业手段从事学生管理,势必不能适应学生管理的需要。因此,进一步加强现代管理手段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运用,尤其是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数据化管理尤为紧迫。

一、大数据时代概述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公司认为,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简而言之,大数据就是互联网公司通过搜索引擎、访问记录、App追踪等技术手段可以获得大量的用户浏览信息,从而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从而进行数据分析。

   大数据时代的特征如下:数据量大,其起始计量单位至少是P(1000个T)、E(100万个T)或Z(10亿个T);数据类型繁多,包括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多类型的数据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价值密度相对较低,如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感知无处不在,信息海量,但价值密度较低,如何通过强大的机器算法更迅速地完成数据的价值“提纯”,是大数据时代亟待解决的难题;处理速度快,时效性要求高,这是大数据区分于传统数据挖掘最显著的特征。

   “大数据”在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领域以及军事、金融、通讯等行业存在已有时日,却因为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发展而引起人们关注。一个大数据的新时代正在到来,其对商业、政府、民主和文化的影响将是巨大的。首先,大数据时代很多企业的正确策是依靠数据分析得出,例如企业通过内部数据挖掘,更精准地找到用户,降低营销成本,提高企业销售率,依靠大数据技术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运营效益;而政府可以通过收集在网上人们的搜索、发帖和微博消息等数据信息,分析人们的行为和情绪,从数据中找到民意所向,及时优化策略,调整措施,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大数据可以帮助人们开启循“数”管理的模式,也是我们当下“大社会”的集中体现,三分技术,七分数据,得数据者得天下。

   这为高校带来机遇和挑战,信息管理中心作为高校实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部门,如何在大数据时代,提高海量增长数据存储处理能力、寻求新的信息服务途径,是信息管理中心必须思考和研究的。只有理性认识“大数据”及其给我们的环境带来的改变分析挖掘海量数据的内在联系并归纳得出新的结论,才能为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提供更好的建议。在大数据背景下,把信息技术大力引用到到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和信息发布等学校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个环节,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的历史性蜕变是大势所趋。

二、高校学生管理传统模式及研究现状

(一)学生管理工作的传统模式

在我国,学生管理一般采用控制型管理模式,工作体制是典型的校院两级管理。以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由下图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我校的管理模式。

学校成立学生工作处,是一个党政合一的专门机构,与教务处、财务处、校团委等机构一起共同完成学生工作管理的目标。在学生处下,又设立学生档案室、思想教育室、学生管理室、国防教育室等组织,细分各自的职责,承担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与学生管理、教育事务等。学生处依靠学校赋予的权利,采用出台文件、落实通知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其工作的重点强调的是整齐划一与服从。在学院方面,设立党委、团委,接受学工处的指导和委派,除人事、财务等其他均由学工处调遣。其中,在学院,团委分管日常学生活动的开展审


批等。团委不仅受学工处、校团委等校级职能部门的指导,又接受院系党政组织的领导。

在上述这些部门中,每个部门的职责不同,分工不同,但在管理实践中却存在着职能重叠。比如学生寝室管理涉及学校后勤集团、校团委、学工部、保卫处等。在交叉管理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人员的互相推诿等问题。另外由于实行的党政合一的制度,在实际重大事务处理中不仅要征得团委的同意,还要同时征得党委的同意,这样就会导致效率的低下,在许多学校,这种现象并不罕见。

尽管在大数据时代这个背景下,新媒体的应用仍局限在消息的通知等硬性的要求方面。

(二)美国学生管理研究

与中国不同,美国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在宏观上呈现专门化的特点。美国高校重视管理队伍的建设,其学生工作人员大多是获得教育学、精神病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硕博士专家。此外,其管理手段体现高度的信息化。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拓展学生事务管理领域,实现与学生沟通的畅通无阻。运作机制准市场化也是美国高校管理的一大特色。如何把管理、活动办得更有效,更能符合市场的效益原则,给学校、学院带来最大的效益,是教师甚至是学生共同思考的问题。尽可能使各种教育管理力量发挥作用,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和开发,尽可能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培养这一特点从侧面反映了美国高校学生个事务管理运作机制准市场化的特点。

正如Lan-ying ZHANG在《Human Solicitude Should be Concerned in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一文指出: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科学的学生管理做法应该是从满足学生多层次的需要出发,将重点放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上,培养他们的个性,而不是一味的服从。美国学生事务管理不仅满足了不同学生的愿望和社会的各种需要,也实现了教育管理的效益最大化。

大数据时代来临,评价和促进信息流通等很多方面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更增加了学生事务人员与学生的互动。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向深层次信息化主推方向发展成为显而易见的态势。

  三、我国信息化教学管理现状

  (一)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概况

目前最具前沿性研究是教育科研网络(CERNET)及卫星视频系统,这些网络系统显然不够成熟,现阶段的信息化教学已初具规模,但由于高速网络费用高和网速不够稳定,因此投入使用比例还不够大,目前,很多高校都使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了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他们通过购置高昂的硬件设备和管理系统,将信息化手段应用于高校学生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分高校学生管理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不能适应信息化背景的需要;部分高校的学生管理信息化实践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当前学生管理工作时效性差,准确性差,成效性差。

(二)我国学生管理信息化实例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依托大数据所进行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即利用大数据“导航”学生成长,引导学生培养模式和教育质量管理方式的科学发展。

从下面这一模型能够看出,利用大数据“导航”学生成长,合理的将家长和学校两个监督主体糅合起来,一方面学校通过学生健康管理系统、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学生校外社会实践三个系统收集数据,将数据放入电子成长档案,学生电子成长档案内容包括身心健康、学业进步、成长体验、个性技能4个维度,围绕4个维度,设立了14个一级、38个二级、53个三级数据采集指标。此外,学校为每一位学生发了电子学生证,学生日常行为数据将被动态抓取和实时记录。另一方面, 家长通过IPTV平台可以及时关注到孩子的成长过程并将问题反馈给学校也将放入学生电子成长档案中,之后在二者的监督下,会形成强大的数据库,通过检测会在各个方面得到反映,并能在系统内自动生成各种数据统计图表,从而让学生隐性的状态和需求显性化让家长和老师能够更直接地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或潜在的问题。从而查漏补缺,进行教育改革。


进出校门时,刷一下电子学生证,从学生到校、离校时间就能看出一所学校是否经常延迟下课放学;电子学生证同时又是学生健康卡,每次学生就诊的情况都会被录入数据库;到图书馆借书时,借书信息也能被记录下来;参加校运动会的哪些项目,拿到什么名次,参加了哪些兴趣课程、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只要刷卡都能记录下来。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数据分析,就能判断校运动会的覆盖面大不大,学校课程的选择性高不高,学生学习经历丰富不丰富,与社会接触机会多不多,然后再有的放矢地推进教育改革。这些情况,父母从家里的IPTV数字电视中都能看到。如果她打开电脑,登录学生电子档案的个人门户网站,孩子的成长信息更一览无余。数字化教育评价体系探索,对学校来说既是“鞭子”也是“梯子”,在鞭策学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为学校提供了一条可以借鉴依靠的现实路径。有了这样一个数据池,绿色评价体系的建立也就有了依托。在多元化的考核体系下,学校不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是让学校认识到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某些方面的管理“缺位”。

大数据“导航”能够全面客观地记录学生成长轨迹,沉淀和积累多维度的学生成长数据,让反映学生发展状态的数据完整显示出来,推进教育质量观的转变,引导学生培养模式和教育质量管理方式的科学发展。

  四、安徽师范大学学生管理模式蓝图

随着校园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校园内的各种信息资源整合已经进入全面规划和实施阶段,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模拟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设,成立一个整体安师大网络构建,各部门加强自身网络建设,在有限的资源下,开发资源共享平台,使得学生和教师能够很方面在局域网内分享和发布资源。即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又分担了学生管理工作任务。同时资金方面,也可以借鉴国外,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引企业作为技术入股,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技术问题。

(一)当下主要具体问题

1.多卡多用,费时费事

现在的学生手中有学生证、饭卡、银行卡等等,少则三四张,多则五六张,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以安师大的学生来说,从他们一进入学校开始就有两张银行卡供他们日常生活用,其他还有校园卡、水卡、学生证等卡证。这些卡证分别有自身的用途,在不同的场合需要出示不同的证件。比如在图书馆借伞就必须出示学生证,而一般学生如果不是有特别需求,出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带上学生证等不常用的证件。

2.系统独立,资源分离

现有的各系统均有独立的认证方式和消费方式;学校不能做到统一管理,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应用和共享。如目前安师大寝室电费、网费均实现刷卡制,但是超市、门禁等没有完全实现。

3.信息断裂,缺乏监督

没有实现学校与家长两个监督主体的良好契合,很多时候出现了信息链断裂的情况。大多数家长对于子女在校的情况都知之甚少,而学校在信息通知这方面也多忽略了家长层面的信息传递。从而家长不能很好做好校外监督作用,在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信息传递不够到位。

4.生源众多,管理“失灵”

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信息处理量变大,处理精度要求越来越细的困境。学生管理人员也面临劳动强度越来越大的压力。安师大学生人数众多,每个班级、每个专业、学院需要统计管理的事务也数目繁多,学校的硬件设备和管理系统明显无法适应我校庞大的信息量,同时学校学生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没有很好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大多工作还靠着人工来操作,工作效率较低。

5.机构冗杂,“劳民伤财”

安师大学生管理的组织结构不能适应信息化背景的需要,在组织结构方面安师大成立学生工作处与教务处、财务处、校团委等机构,在学生处下设立学生档案室、思想教育室、学生管理室、国防教育室等组织,同时在各学院下设立团委、党委,接受学工处的指导和委派,除人事、财务等其他均由学工处调遣。机构繁多,职能存在交叉重叠的部分,造成了人力和物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6.监控无力,“漏洞”频出

学生管理信息化实践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监督,造成繁杂的机构系统不仅没有起到高效快捷的作用,反而造成了时间上拖延、资源上浪费、管理人员的散漫推脱等不良现象。

这些问题的出现呼吁更全面的校园管理系统的出现,后文展现的智能一卡通系统以及大数据库、信息平台的维护更新通过对现有的系统进一步的完善,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二)具体解决对策

1.智能一卡通系统


针对出现的“多卡多用,费时费事”的现象,设计出“智能一卡通”。如上图所示,校园卡取代以前的各种证件(包括学生证、工作证、借书证、医疗证、出入证等)全部或部分功能,并能与银行卡实现自助圈存。实现各种校内消费;财务收费管理;部门(食堂、超市、教工餐厅等)消费的日、周、月、年、报表功能;反映存款、取款、挂失、补助、消费、余额等资金信息的财务报表功能;以班为单位的学生日、周、月、年消费明细统计表功能;节水控制管理和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实现个人身份认证;持卡人各项信息的查询和自助服务;校园门禁考勤管理。在考勤管理子系统中,实现了刷卡制考勤,也可以减轻甚至是解决旷课迟到的现象。除此之外,校园卡完善了考勤、日常生活消费管理子系统,丰富其在学生生活中的功能。在门禁管理子系统中,实现进出刷卡制,可以防范偷窃或者其他安全性问题。并且在各个子系统之间,通过服务器终端的数据库,任意两个子系统之间都能建立联系。例如在门禁管理和考勤管理两个子系统相结合,根据学生进出寝室和教室的情况可以尽量避免代达到的现象等。

2.校外信息平台建设

为了克服“系统独立,资源分离”的缺陷,推出了手机客户端等互动平台。学校的重要新闻和相关通知,诸如学校在各项考试、评比、竞赛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绩,学校获得上级的各项表彰,学校开展的重要活动如运动会、演讲比赛、作文竞赛等的相关信息,以及家长会通知、学校放假时间、考试安排、缴费通知等;学生在校消费信息服务,学生在学校内在自己的校园卡内充值信息;学生校园卡每月底卡内结余金额信息;学校打到学生校园卡内的各项补贴金额信息;学生在校刷卡消费信息:食堂吃饭、超市购物、洗澡打开水等等都可以查看。并且通过实现电信、移动、联通的三网融合,实现了校园一卡通与校讯通的完美融合,食堂就餐、洗澡、门禁、开水、学生考勤、超市消费,学生在校情况以及消费、存款记录等,家长均可接到短信或者通过手机查询,这对学校,家长和学生三方都提供了有效管理机制,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提供了很大便捷。

3.建立数据库系统


生源众多,管理“失灵”在安师大已经成为了一个难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成为重中之重,那么假设安师大高价购置电子设备,并配备相应的管理系统,构建一个“安师大数据库”;

它在开学之初已经将在校每位同学的所有信息(包括学籍、家庭状况、生源地信息等等)以标准化的形式囊括在内;在校期间,由于学校各个系统通过“一卡通”链接,所有的学生在校期间发生的活动(成绩状况、活动参与率、健康指数等等)会自动更新在“安师大数据库”中;

当国家及学校的相关政策出台,包括国家奖助学金及学校奖助学金评选,学校贫困生资格认定,满足条件的学生会由系统自动筛选出来,并通过事先绑定的微信、QQ等平台反馈给学生本人,学生只需回复“Y”或者“N”就可以完成相关操作,极大减轻了学生管理者的工作压力和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当学生档案遗失时,系统自动关闭,管理员发现异常可代为恢复,极大地便利了学生;

同时为了防止“信息断裂,缺乏监督”,学校与家长二者的监督信息也会在“安师大电子数据库”中以附注的形式反映在学生的个人档案中(将附注作为各种奖助学金或推优推先的参考依据)。

利用信息化精简机构,实现管理模式“扁平化”。通过“安师大数据库”减少信息的层层传递,直接实现学生与管理者的“对话”,降低了“机构冗杂,劳民伤财”的影响。一方面,管理者可对标准化了的学生档案进行直接管理,实现了统一性和科学性的管理;另一方面,在学校的新型管理模式下—机构精简且职能分工明确,通过“安师大数据库”,学生具体问题只需找到具体负责的机构就可以进行相应办理。

  构建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对学生工作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监督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监督,使监控有力,“漏洞”补缺,并且将监督结果作为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使学生工作的管理者有危机意识,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努力完成工作。其中绩效评价体系包括,评价主体:自评、校评、师生评议;评价方式:直接评议和代理评议;评价渠道:博客、微博、贴吧、微信、飞信、QQ等。

除此之外,利用门户网站、博客、博客、微博、网络媒体、网络广播,另一方面以手机为接收终端的媒体形式,如手机报、手机短信、手机电视以及手机上网功能。用校园一卡通智能管理系统平台带动学校各单位、各部门信息化、规范化管理的进程。

  四、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学生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也将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必经之路。学生工作管理者要适应数据时代要求,大胆进行创新变革,使学生工作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统一化,实现数据共享;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减少管理者的工作强度,实现具有时代特征的学生信息化管理。文中一卡通以及数据库的构想虽然能解决许多管理层面的问题,但是依然有许多不足。比如卡一旦保管不慎或丢失,学生的个人信息可能就会大量泄漏,与此同时,短时间内也没有很好的补救措施,补办卡的手续需要通过各种绑定十分繁杂;另一方面数据库的建设不可避免地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提出这样一个学生管理的构想,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到学生管理信息化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在学生管理方面引起更多关注和研究,使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朝向更为科学和系统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超.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创新研究.[D].南昌大学.2011

[2]游敏慧.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8

[3]Lan-ying ZHANG.Human Solicitude Should be Concerned in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J].Canadian Social Science, 2010, Vol.6 (4)

[4]马健生,滕珺.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发展的最新趋势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 2008(02)

[5]刘博智,宋伟涛.上海闵行区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导航”学生成长[M].中国教育网.2004

[6]周宏仁.信息化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

[7]陆小华.新媒体观——信息化生存时代的思维方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第一版

[8]郝晓玲,孙强.信息化绩效评价:框架、实施与案例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

[9]胡钦太.信息时代的教育传播:范式迁移与理论透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

[10]长锦高.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11]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13]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三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6)  

[14]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1)

[15]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  

[16]戴欣. 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系统动力理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17]杜小勇.数字资源整合 :理论方法与应用 [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18]邬焜.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方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5

[19] 陈甜远.大数据时代的高效信息管理中心对策.[C].无线互联科技.2013,第五期

[20]畅想大数据时代.[J/OL].技术实现.2013